(轉貼自基智網---基金討論區---松樹大之文)

人一開始大部份都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,因為觀念的不同,所以選擇了不同的跑道,一個方向跑著跑著就變成了富人,另一個方向跑著跑著,天天為了五斗米而折腰。 

如果你現在已經是富人,透過持有企業、房地產,隨著通貨膨脹愈來愈高,你的資產也會愈來愈多。 

如果你現在還是窮人,沒有自已的事業、沒有房地產,甚至你還有負債(房貸、車貸、信貸、卡債),你的薪水固定,通貨膨脹一來,所有債務的利率都升高,利息增加、物價膨脹兩把剪刀同時裁掉你的錢,愈賺、愈不夠用… 

最重要的關鍵,不是靠政府、不是靠政策、不是靠捐款、不是靠… 

最重要的關鍵,掌握在自已的手裡,如果你能想辦法從窮人躍到富人的基礎,接下來就不用耽心通膨的問題了。 

跑道的選擇,觀念是關鍵,觀念有兩個:「開源」、「節流」 

很多人以王永慶「賺一塊錢不是一塊錢,省一塊錢才是真的一塊錢」,以此來當作長期累績資本的觀念,但乎略了王永慶除了不斷的省一塊錢之外,他還一直在「賺一塊錢」。 

如果你沒有先賺一塊錢,怎麼省一塊錢? 

許多人想靠薪資+儲蓄累積資產,但除非你是高階技術人員,否則薪水大部份支付掉生活費後,所剩無幾,沒多少個一塊錢可以省,守著小小的水管,萬一水斷了、或用水的需求上升,就會出現缺水的困境。 

所以你必需再多找幾個水源,讓自已總是有多餘的水。 

創業、投資,是最主要的兩個方法,兩個方法都有風險,但如果不經由這兩條路,除非你具有高階技術,是重要的人才,否則你的水管就是小小一隻,水管就這麼大,別想有大海般的水量會從管子裡流出來。 

創業、投資具有風險,風險讓許多人卻步,但不是有風險就是不好的,你要學會管理風險,如果你可以管理風險時,創業、投資是可以幫你增加更多的水源。 

創業、投資需要本金,但不一定是需要大錢,原本的薪資結餘累積下來的就是要為了這兩個目的,而不只是存死錢,先存下簡單的創業金或投資用的本金,然後才透過創業、投資把本金以乘數的效果變大。 

前面有提到,創業、投資都有風險,雖然我們努力控管風險,但經常走在風險邊緣也不是辦法,所以當本金以乘數放大後,你必需想辦法創造「現金流」,讓它成為你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。 

創造現金流的方式,就是找尋能讓資金源源不斷產生的工具: 

高股息的大型股、債券、租賃用的房地產、專業經理人經營的企業… 

你投入本金,本金開始不斷生錢給你,你所擁有的這些資產隨著通貨膨脹不斷升息,恭喜你,你脫離了窮人的行列,成為了富人。 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兩個魚夫的故事: 

A
魚村有兩個年經的魚夫(甲、乙),每天釣魚來賣,一條魚賣十元,每天平均可以釣二十條魚,兩個魚夫就用這些賺來的錢買食物、買酒喝。 

有一天… 

甲魚夫:「我們每天釣魚,現在每天可以釣二十條魚,萬一我們老了還能天天有這些產量嗎?」 

於是甲魚夫把每天的喝酒戒了,每天把這筆錢省了下來,乙魚夫笑著說:「有酒不飲是傻瓜」 

半年後,甲魚夫利用存下來的錢,買了一張網,每一天他可以抓到一百條魚,每條賣5元,收入變成了半年前2.5倍,乙魚夫為了和甲魚夫競爭,只好把自已的魚也改成一條五元,為了補足收入,所以每天都要釣到半夜。 

雖然收入增加了,至甲魚夫仍然保持存錢的習慣,乙魚夫大罵甲魚夫虛偽,有了錢還不懂得過好一點。 

又過了兩年後,甲魚夫利用存下來的錢再買了一條魚船,每天到魚獲量較多的海裡去捕魚,每一天,他可以捕到500條魚,但他還是把多賺到的錢存了下來。 

又過了三年之後,甲魚夫又買了三條船,組成了一個船隊,開了一家公司,請了人來幫他上船抓魚,甲魚夫從此不再需要抓魚。 

乙魚夫還是用釣桿在釣魚,但甲魚夫補到的魚真的太多了,每條只要賣兩塊錢,大家都樂於跟他買魚,乙魚夫被迫降價,每天還是釣到三更半夜,即使把酒戒了,每天還是只能溫飽而已…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景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