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.冬筍排骨湯  

因為蟲害加上氣候問題導致這個一季冬筍的產量當少。

以現在的季節來說,現在出產的應該是春筍了。

也許有人很那悶「冬筍」與「春筍」有何不同?不都是孟宗竹生出來的嗎?

沒錯,「冬筍」與「春筍」都是由孟宗竹長出來的嫩芽。

在冬季,農曆二月以前長出的是「冬筍」,屬於孟宗竹不正常的發芽,它不會長出地面,要靠筍農憑經驗找到冬筍把它挖出來,沒挖到的冬筍不會長成竹子,它最後會爛在土裡。冬筍的纖維比較緊實,味道也比較香,口感相當脆。

約農曆二月以後長出的是「春筍」,屬於孟宗竹正常的發芽,它會自己長出地面,也會長成竹子,不過從土裡挖出的春筍會比長出地面的好吃,筍農稱這種筍為「沉土筍」,其實,所有筍類都是「沉土筍」最好吃。

由「雨後春筍」這句話就可了解春筍的成長速度有多快,明明前一天已經把所有可見的筍子都收割了,連躲在土裡的也挖了,隔一夜,尤其是雨夜,隔天一早到竹林裡見到的是不可思議滿竹林到處佇立的春筍。

因為春筍的成長速度非常快,因此它的纖維比較鬆,味道沒冬筍那麼香,口感比較嫩,而且也長得比冬筍大很多。冬筍小如大拇指,大如市面賣的烤番薯而已;而春筍可以大到如大碗公那麼大,長可達兩呎左右。

就因為冬筍的產量比春筍少太多了,因此冬筍貴的時候
100公斤可賣兩、三萬(產地大賣價),而春筍通常是幾千塊,產量大時甚至只有1000多而已。

好了,我要說的是今年的氣候真的很詭異,詭異到現在竟還有冬筍!

昨天,一位住崎頭山區的中盤商送給我三支他家自產的冬筍。

我們海線這兒的市場是不賣冬筍的,即使是廉價的「春筍」也很少,而且價錢很貴。想吃故鄉味的筍子都是靠舅舅、叔叔、姑姑或哥哥們帶來或郵寄過來。

雖只是三小支,但是對身處海線地區山的女兒的我來說是如獲至寶般的寶貝,更何況在這個應該是「春筍」的季節裡竟然還有「冬筍」。

我不知該怪詭異的氣候害我今年吃到很少的冬筍,還是該感謝這怪氣候讓我現在還能吃得到「冬筍」。

好了,要開始做故鄉味的「冬筍排骨湯」囉!

1.
     
冬筍去殼,削去老的纖維後切片。

2.      排骨用熱水燙過後洗淨。

3.      燒滾一鍋水後,放入冬筍片,不要加蓋,撈除浮沫(約兩、三次),煮約30分後放入燙過的排骨一起煮(這時才可加蓋)至排骨熟透(煮筍子不可用悶燒鍋,因筍子有天然鹼,要讓它揮發掉才好吃)。

4.      上桌前,加入切段的青蒜再稍滾一下即可。

以上是一般家庭簡單的做法,口味較輕淡,我家一般都會再加入醬筍,味道會更好。

也可以加入香菇或魷魚一起煮(起鍋前
10-15分加入即可),看起來比較豐盛,口味也很不錯,我家老公比較喜歡這種口味。

因為家裡沒魷魚,而寶弟不喜歡香菇,因此我簡單的做了醬筍口味的「冬筍排骨湯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景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